合肥市
肥東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2016年肥東縣扶持產業發展政策體系的通知
發布日期:2016-11-16
東政〔2016〕31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
根據《合肥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2016年合肥市扶持產業發展“1+3+5”政策體系的通知》(合政〔2016〕35號)等文件精神,經縣政府第57次常務會審議通過,現將《肥東縣促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政策》《肥東縣促進自主創新政策》《肥東縣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政策》《肥東縣促進服務業發展政策》《肥東縣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政策》印發給你們,希認真貫徹執行,并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實行聯合審核。建立由縣各政策執行部門牽頭,縣財政等部門參與,相關鄉鎮、開發園區配合的政策聯合審核機制。縣各政策執行部門要履行牽頭責任,參與部門和單位要積較支持配合,提高審核效率,加強風險防控,確認公平公正。
二、加快資金兌現。縣各政策執行部門要增強時效觀念,本著簡便、快捷、效率高的原則,進一步優化政策資金兌現流程及相關印證材料,加密政策資金兌現頻率,發揮扶持政策的放大效應和財政資金的使用績效,助推我縣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三、擴大宣傳引導。縣各政策執行部門、縣新聞媒體以及鄉鎮、開發園區要通過各種有效形式,加強政策的宣傳解讀,講清楚政策,說明白流程,擴大政策的知曉度和影響力,讓廣大市場主體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
四、嚴格績效考評。縣各政策執行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政策執行情況的績效評估,既要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強化跟蹤問效,又要在年度政策執行完畢時多方面盤點政策績效,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動態調整、不斷完善。縣監察、財政、審計部門要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加強對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
2016年10月24日
2016年肥東縣促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政策
為加快我縣新型工業化進程,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根據合肥市扶持產業發展“1+3+5”政策體系有關規定,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政策。
一、資金安排、扶持范圍
1.資金安排:設立“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專項資金”,實行預算管理和總量控制。
2.扶持范圍:在本縣區域內注冊納稅且申請項目在本縣范圍內組織實施、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工業企業,均屬于本專項資金支持范圍。
3.專項資金優先支持裝備制造業、食品深加工、智能制造、電工電器、光伏及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以及國家、省市鼓勵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二、工業扶持政策
4.鼓勵新引進工業項目。對總投資3000萬元(不含土地等相關費用,下同)以上的縣內重點支持產業項目,其中生產性設備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新引進工業項目,在約定期限內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且主要指標達到約定目標的,在市級給予固定資產投資補助的基礎上,再按照新購置的生產性設備實際購置價格的5%給予較高不超過300萬元補助;屬縣內重點支持產業且進口單臺設備達到30萬美元的,再按進口設備購置價格的2.5%給予較高不超過200萬元補助。
5.企業技術改造和創新獎勵。
(1)技術改造獎勵。對符合我縣重點支持產業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補助。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技術改造項目,在市級給予補助的基礎上,再按照市級補助資金的20%給予較高不超過200萬元補助;總投資500-1000萬元且新購置的生產性設備購置價格不低于200萬元的技術改造項目,按新購置生產性設備購置價格的10%給予較高不超過100萬元補助。
(2)推進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對當年新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在市級獎勵的基礎上,再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當年新認定的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組建全國專業標準化委員會并主持起草行業標準(排名前三位)的,給予企業30萬元一次性獎勵。
(3)推進企業品牌建設。對當年新認定為安徽省精品、安徽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合肥市品牌示范企業,分別給予企業管理團隊30萬元、2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
(4)鼓勵企業開發新產品,對當年新認定為安徽省重點新產品,給予每個產品5萬元一次性獎勵,同一企業該項獎勵額度累計不超過50萬元。
(5)工業設計獎勵。新確定為省、市級工業設計中心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一次性獎勵。
(6)質量獎。新認定為安徽省質量獎企業,給予企業管理團隊20萬元獎勵。當年獲得市級質量管理小組一等獎、市級五星級“現場管理星級班組建設”稱號的企業,給予質量管理團隊10萬元獎勵。
(7)鼓勵我縣重點支持產業企業加強管理培訓,提升企業管理者及員工素質。對于和全國知名培訓機構簽訂培訓合同,按照實際支付培訓金額的50%給予補助,補助金額較高不超過20萬元。對于國內外知名咨詢公司簽訂精益對標等改進管理成本合同的企業,以及對于專業設計公司簽訂設計合同的企業,按照實際發生費用的50%給予補貼,補貼金額較高不超過20萬元。
6.兩化融合和信息消費獎勵。
(1)支持兩化融合。對當年認定為省級、市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當年認定為省級、市級“智能工廠”“數字車間”的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一次性獎勵。
(2)支持信息消費試點示范。對當年評定的市級信息消費體驗中心,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當年評定的市級信息消費創新產品,每件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勵,同一企業較多不超過30萬元。
7.企業上臺階獎。對年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5000萬元、1億元、3億元、5億元、7億元且當年盈利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營業額、銷售額等指標以企業當年度在我縣申報納稅的相關資料和數據為主要審核依據),分別給予企業管理團隊5萬元、10萬元、20萬元、30萬元、40萬元一次性獎勵。
8.企業節能獎勵。
(1)支持企業節能技術改造。對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包括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工業項目竣工實施后年節能量達到100噸(含100噸)標準煤以上的、工業以外項目竣工實施后年節能量達到50噸(含50噸)標準煤以上的,按每噸標準煤200元給予獎勵。享受節能量獎勵的不再享受固定資產投資補助,享受市級以上節能量獎勵的節能技術改造項目不再享受縣級獎勵。
(2)支持推廣節能新技術、新產品。對當年我縣重點支持產業新進入《合肥市推薦使用節能環保產品、技術導向目錄》的企業,給予5萬元一次性獎勵。
9.工業企業貸款貼息。對由縣政府推介且符合我縣重點產業發展導向的中小工業企業,按銀行同期基準利率給予上年新發生流動資金貸款利息50%財政貼息補助,單個企業財政貼息較高不超過100萬元。
10.鼓勵我縣重點支持產業工業企業人才和智力引進。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省“百人計劃”、市“百人計劃”的創業創新人才,在省市級獎勵基礎上,縣里再給予20%獎勵。縣內中小企業當年新引進高級工程師或碩士以上學歷工程技術人員,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并依法繳納各項社保基金的(繳納社保滿一年以上,下同),按企業上年度實際支付上述人員工資總額的30%給予連續3年補助,補助額度較高不超過4萬元/人·年;引進 “211”或“985”工程大學本科畢業生,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并依法繳納各項社保基金的,按企業上年度實際支付上述人員工資總額的30%給予連續3年補助,補助額度較高不超過3萬元/人·年;引進省內一般院校工科專業本科生,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并依法繳納各項社保基金的,按企業上年度實際支付上述人員工資總額的30%給予連續3年補助,補助額度較高不超過2萬元/人·年。
11.引導產業集聚。
(1)建立“肥東縣重點發展產業企業庫”,每年根據企業主要指標情況,按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從裝備制造業、農副產品及食品深加工、智能制造、電工電器、光伏及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產業中動態選取100家企業,相關部門在本部門資金以及申報中央、省、市扶持資金時,優先從企業庫中推薦,發揮產業集聚效應,推動我縣重點產業的發展壯大。
(2)鼓勵產業間的相互配套,建立產業聯盟。對“肥東縣重點發展產業企業庫”中重點支持的裝備制造、智能制造產業中的企業,當年在本縣其他企業采購配套產品達100萬元(含100萬元)以上的,按實際采購金額的3%給予較高不超過50萬元獎勵。
12.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雙創”平臺建設。
(1)對新認定的.小微企業創業示范基地,給予管理團隊或服務團隊5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省級小微企業創業示范基地,給予管理團隊或服務團隊3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市級小微企業創業示范基地,給予管理團隊或服務團隊2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于入駐經市經信委備案的小微企業創業基地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微企業給予30%房租補貼。對于入駐小微企業創業基地的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微企業給予生產設備固定資產投資的10%補貼,補貼不超過50萬元。對新認定的省、市級“專新特精”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一次性獎勵。
(2)對經認定的市級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給予每家30萬元一次性獎勵。
(3)對當年新認定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給予5萬元一次性獎勵。
(4)建立“小微企業發展培育庫”。對列入培育對象的小微企業,縣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每年安排一定的擔保余額優先給予擔保貸款支持;對列為培育對象的小微企業,按銀行同期基準利率給予上年新發生流動資金貸款利息50%財政貼息,單個企業財政貼息較高不超過20萬元。本項與其他財政貼息政策不重復享受。
(5)支持重點產業企業互聯網營銷。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委托互聯網平臺運營機構,免費為工業企業搭建電商平臺,提供網絡營銷服務。
13.支持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對屬于我縣重點扶持行業且經審核符合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規定要求的中小企業,以企業土地使用權證載明的應稅面積為標準,給予每平方米5元的獎勵。
三、建筑業扶持政策
14.支持混凝土企業實施規范化、常態化管理。對年度考核優良并獲得合肥市獎勵的預拌混凝土企業,再按市級獎勵資金的10%給予獎勵。
15.支持企業上規模發展。對年主營業務收入首次達到30億元以上并獲得合肥市上規模發展獎勵的企業,再按市級獎勵資金的10%給予獎勵。對年主營業務收入首次達到10億元、20億元的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4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16.支持企業“走出去”發展。
(1)施工總承包企業市外主營業務收入首次達到10億元以上并獲得合肥市“走出去”發展獎勵的,再按市級獎勵資金的10%給予獎勵。施工總承包企業縣外主營業務收入首次達到5億元、10億元、20億元的,分別給予5萬元、1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本獎勵資金與“支持企業上規模發展”獎勵政策不重復享受。
(2)專業承包企業市外主營業務收入首次達到5億元以上并獲得合肥市“走出去”發展獎勵的,再按市級獎勵資金的10%給予獎勵。專業承包企業縣外主營業務收入首次達到2億元、5億元、10億元的,分別給予5萬元、1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本獎勵資金與“支持企業上規模發展”獎勵政策不重復享受。
(3)對企業境外主營業務收入首次達到5000萬美元以上并獲得合肥市“走出去”發展獎勵的,再按市級獎勵資金的10%給予獎勵。對企業境外主營業務收入首次達到1000萬美元、3000萬美元的,分別給予10萬元、20萬元一次性獎勵。
17.支持企業資質升級。
(1)對總部注冊在我縣且獲得合肥市“資質升級”獎勵的建筑業、勘察設計和監理企業,再按市級獎勵資金的10%給予一次性獎勵。對當年新獲得施工總承包壹級資質的建筑企業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當年新獲得施工總承包貳級資質的建筑企業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當年新獲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核準的專業承包壹級資質建筑企業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勵。
(2)對當年將總部注冊地變更到我縣且獲得合肥市“資質升級”獎勵的建筑業、勘察設計和監理企業,再按市級獎勵資金的10%給予一次性獎勵。
18.支持企業創優奪杯。
(1)對建筑業企業在我縣承建的工程項目獲得合肥市“創優奪杯”獎勵的,再按市級獎勵資金的10%給予一次性獎勵。
(2)對被評定為中國企業500強、民營企業500強和中國建筑業100強的我縣建筑業企業,在市級獎勵的基礎上,再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連續兩年入選中國建筑業競爭力100強、中國建筑業較具成長性100強的我縣建筑業企業,在市級獎勵的基礎上,再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勵。
四、附則
19.本政策由縣經信委、住建局等部門負責解釋。
20.除承接合肥市“1+3+5”扶持產業發展政策條款內容外,原則上,本政策條款獎補(扶持)資金兌現以獎補(扶持)對象在我縣納稅地方留成部分為上限。
21.本政策與其他同類財政政策不重復享受。對弄虛作假、騙取資金的,予以追回;情節嚴重的,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22.本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1年。
2016年肥東縣促進自主創新政策
為推進我縣自主創新,貫徹落實國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有關精神,根據合肥市扶持產業發展“1+3+5”政策體系有關規定,特制定本政策。一、資金安排和扶持范圍
1.資金安排:設立“自主創新專項資金”,實行預算管理和總量控制。
2.扶持范圍:在本縣區域內注冊、納稅,且申請項目在本縣范圍內組織實施,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以及戶籍或身份證在我縣的社會個人(僅限專利資助),均屬于本專項資金支持范圍。
二、扶持政策
3.對新認定的.創新型(試點)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知識產權示范或試點企業,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省級創新型企業、創新型試點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市知識產權示范企業、貫標試點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一次性獎勵。
4.對當年獲得省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和一等獎的企業,獎勵創新團隊20萬元,對當年獲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三等獎的企業,分別獎勵創新團隊10萬元、5萬元;對當年獲得市科學技術進步一、二、三等獎的企業,分別獎勵創新團隊5萬元、3萬元、2萬元。
5.企業當年購買高校、研究院所科技成果在我縣轉移轉化,并在全國技術合同網登記完成的,按其技術合同成交實際支付額給予補助。對單項成果實際支付額50到500萬元的(不含500萬元),按10%給予補助;對單項成果實際支付額500萬元以上的(含500萬元)按市級補助資金的10%再給予補助。
6.對新認定的.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給予3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省級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給予一次性2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給予一次性10萬元獎勵。
7.支持創新型孵化機構發展,對新認定的.、省級、市級孵化器,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5萬元一次性獎勵。
8.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加大眾創空間建設力度。對新認定的.、省級眾創空間,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市級眾創空間,一次性資助20萬元運行經費;眾創空間(孵化器)每孵化一戶.高新技術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5萬元。
9.對單位和個人申請的發明專利,按規定繳費的,每件給予2000元獎勵;獲得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授權的,分別給予每件1000元、500元獎勵;對獲得發明專利授權的單位和個人,每件給予單位和個人3000元獎勵,對單位和個人當年獲得發明專利授權5件以上,給予企業和個人3萬元獎勵;對當年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30件、50件的企事業單位,分別給予4萬元、8萬元獎勵;對當年代理我縣專利申請超過500件,且發明專利占50%以上的專利代理機構,給予10萬元獎勵。
10.對當年銷售收入首次達到3000萬元、5000萬元,增幅達到25%且稅收增幅達1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獎勵、20萬元一次性獎勵。
11.對企業承擔的國家、省級科技主管部門的科研項目,給予其所獲撥款額20%配套資助,較高配套資助不超過50萬元;對獲得市“借轉補”科技項目的企業,給予其所獲撥款額20%的配套資助,較高配套資助不超過20萬元。
12.對當年參加全國類職工、青少年創新創業大賽,進入全國總決賽的團隊、個人分別給予20萬元、5萬元一次性獎勵。
三、附則
13.本政策由縣科技局負責解釋。
14.本政策與其他同類財政政策不重復享受。對弄虛作假、騙取資金的,予以追回;情節嚴重的,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15.縣監察局、審計局負責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加強對政策執行的審計和監督檢查。
16.本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1年。2016年肥東縣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政策
為促進我縣現代農業發展,根據2016年合肥市扶持產業發展“1+3+5”政策體系有關規定,特制定本政策。
一、資金安排和扶持范圍1.設立“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實行預算管理和總量控制。
2.在本縣區域內注冊、生產的農業企業、組織和個人,均屬于本專項資金支持范圍,其中:蔬菜產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等項目獎補資金的申報人應具有經培訓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資格。
3.本縣區域內建檔立卡的農村貧困戶創業就業或帶動貧困戶就地就業的農業項目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扶持。
二、農業扶持政策4.貸款貼息補助。對上年新發生流動資金貸款利息的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按銀行同期基準利率付息20萬元以上,給予50%較高不超過30萬元財政貼息補助。本項與其他財政貼息政策不重復享受。
5.農業標準化建設及品牌獎勵。對新認定為.、省級、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2萬元一次性獎勵;新認定的市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每個給予3萬元補助;新認證的“三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所發生的認證、認定和檢測費用一次性全額補助;進行無公害農產品復查換證和綠色食品續展所產生的檢測費用給予一次性全額補助。
6.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對農產品加工當年產值超1億元且比上年度增幅20%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給予2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7.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對新建規模和縣二代復式日光溫棚(執行GP—C9532標準)集中連片、棚內凈面積達30畝(含30畝)以上,棚間距在1.5米左右,每畝獎補1萬元;對新建集中連片育苗棚室面積達1萬平方米以上,配置噴、滴灌,溫控設備等相關設施,使用移動式苗床、基質、穴盤設施等從事蔬菜育苗且年育苗能力在400萬株以上的,一次性獎補10萬元;對從事蔬菜生產或蔬菜集約化育苗的蔬菜企業或合作組織,新建完整的農業物聯網管理系統,監測并遠程智能或者人工控制園區的環境情況,監控面積不小于100畝,按設備實際造價30%較高不超過20萬元一次性獎補;對從事蔬菜生產或蔬菜集約化育苗的蔬菜企業或合作組織,新建水肥一體化設施設備管理系統,且有效灌溉棚室設施栽培面積不小于100畝,按設備實際造價30%較高不超過20萬元一次性獎補;新建用于蔬菜瓜果保鮮冷藏庫,室內凈面積達50平方米、100平方米、150平方米,保溫結構采用整體聚氨脂噴涂發泡或聚苯乙烯泡沫板裝配,每50平方米配備不小于15千瓦時變頻壓縮制冷機等配套設施,設計溫度達到0~-5攝氏度范圍,且輔助設施齊全的農民合作社、企業、家庭農場,一次性分別獎補5萬元、10萬元、15萬元(已獲得市級以上獎補的不再重復獎補)。
8.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對新認定的省、市級示范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分別給予8萬元、3萬元一次性補助;對新認定的縣級示范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給予1萬元一次性補助;對新認定的市級示范合作社給予3萬元一次性補助;對新認定的市級示范家庭農場給予2萬元一次性補助(包括對合肥市2015年度第二批認定的市級示范家庭農場)。
9.土地規模流轉并專門從事糧食生產的獎補。流轉土地面積在1000畝以上(含1000畝)2000畝以下,且備案時間3年以上、流轉期不少于5年的,每畝一次性獎補80元。
10.支持生態漁業發展。對新認定為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的規模水產企業,每個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為農業部休閑漁業示范基地的規模水產企業,每個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為省級休閑漁業示范基地的規模水產企業,每個給予5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為市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的規模水產企業,每個給予3萬元一次性獎勵。
11.支持花生種業發展。對長期(20年以上)保護我縣主推品種白沙1016、皖花2號、山東伏、特色花生(黑花生、白花生、紅花生)品種資源的單位,經縣農業主管部門認定后,給予主要品種和資源每個1萬元補助;對花生新品種選育,經縣農業主管部門認定后給予每個新品系5萬元補助。
12.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開拓市場。定額安排20萬元專項資金,對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提升企業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參加行業舉辦的全國性展會的,按參展展位費用的50%給予補貼。
13.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創建工作。對獲得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站或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鄉鎮的分別給予5萬元獎勵。
三、附則
14.本政策由縣農委、畜牧水產局負責解釋。
15.本政策與其他同類財政政策不重復享受。對弄虛作假、騙取資金的,予以追回;情節嚴重的,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16.本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1年。
2016年肥東縣促進服務業發展政策
為促進我縣服務業發展,根據合肥市扶持產業發展“1+3+5”政策體系有關規定,特制定本政策。
一、資金安排和扶持范圍
1.資金安排:設立“服務業專項資金”,下設“商貿流通業、金融業、循環經濟”三個子項目,實行預算管理和總量控制。
2.扶持范圍:在本縣區域內注冊、納稅的服務業及外經貿企業、組織和個人,以及在縣區域范圍內注冊、納稅的上市(掛牌)、擬上市(掛牌)企業,均屬于本專項資金支持范圍。
二、商貿流通業扶持政策(一)支持電子商務發展。
3.對當年新獲得國家、省市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的,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4.推動電子商務應用創新,利用新建的獨立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或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創新或引領行業發展,平臺建設設備和軟件實際投資額為200萬元以上的項目,按實際投資額10%給予較高不超過5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
5.鼓勵涉農電商企業對本縣農特產品進行品牌注冊、產品包裝、質量認證,通過自建網絡平臺或第三方網絡平臺進行網絡銷售。對包裝產品個數達10個以上,且網絡年銷售額達5000萬元以上的,給予50萬元一次性獎勵。
6.支持電子商務(產業、孵化)園區建設。鼓勵各鄉鎮、開發園區及企業建設電商(產業、孵化)園區;鼓勵將閑置工業廠房、倉儲用房、商務樓宇、沿街商鋪等改造為電商樓宇,發展電子商務。對于統一招商運營、統一物業管理,具備電子商務企業運營所需的配套服務設施的電子商務(產業、孵化)園區,面積分別在3000平方米、5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以上的,且入住電子商務企業分別達到20個、40個、80個以上的,分別給予20萬元、30萬元、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7.鼓勵園區創品牌。對被評定為.、省級、市級電子示范園區的電子商務(產業、孵化)園區,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8.建設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經縣政府確認的承辦企業,在各村(社區)建立電子商務服務站(每村(社區)只能一個),培訓專門人員為廣大群眾提供網絡代購、網貨供需信息收集、網貨代銷等服務。建立的村級服務站在20—100個的,由承辦企業申報合肥市2016年1+3+5產業扶持政策;超過100個村站的,除申報合肥市產業扶持政策外,超過的部分,由縣政府按每個站1萬元給予補助,補助金額較多不超過100萬元。
9.鼓勵園區實施大學生創業計劃。電子商務園區為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大學生回歸工程”人員、大學生村官提供就業與創業平臺,建設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的,經團縣委授牌后,一次性給予基地建設補助資金5萬元。
10.支持電子商務企業上臺階。對年網絡銷售收入首次突破3000萬元、5000萬元、8000萬元且增幅達到20%以上的電子商務企業,分別給予5萬元、10萬元、2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年網絡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億元且獲得合肥市獎勵的電子商務企業,按市級獎勵資金的10%再給予一次性獎勵。
11.建設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按照商務部《農村電子商務服務規范(試行)》建設要求,搭建綜合性的縣域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包括建設一個固定的辦公場所、一個運營團隊、一個服務前臺和線上體驗區、一個線上服務平臺系統、一套服務管理制度。按照“政府推動、企業運作”相結合,給予承建企業120萬元一次性裝修補貼。財政安排300萬專項資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保護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正常運行。 (二)加強服務外包產業發展。
12.對世界500強、全球服務外包100強、國家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在我縣設立服務外包或電子商務企業,實際到位注冊資本金在1000萬元以上的,給予30萬元的一次性開辦獎勵。
13.對當年我縣服務外包企業,首次被評定為年度“服務外包十大領軍企業”、“中國100強成長型服務外包企業”的企業,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14.對服務外包企業年執行金額超過500萬元人民幣的,當年每新錄用1名大專以上學歷從事服務外包工作員工,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按照每人20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培訓支持,單個企業補助額不超過20萬元。
(三)推進交通運輸業和物流業一體式發展。
15.新晉升為國家2A 、3A級的物流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3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新晉升為國家4A、5A級的物流企業,按市級獎勵資金的10%再給予一次性獎勵。
16.支持智慧物流工程,按照推進“電商安徽”指導意見,打造安徽物流大數據中心,建設公路物流大數據信息服務平臺,為政府部門及物流企業提供決策依據和信息服務,項目建成投入使用,按投資總額給予20%、總額不超過3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
17.對在本縣注冊的交通運輸、物流企業,按企業當年貨物運輸量、主營業務收入和實際擁有車輛數等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給予獎勵,具體細則由企業所屬地方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另行制定并負責兌現。
(四)支持商貿服務業發展。
18.對當年達到規模并納入統計的新增限額以上商貿流通法人企業,給予3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19.對上年度已納入統計的限上企業獎勵。年銷售額或營業額較上年增長50%以上(含50%)的限上企業,獎勵企業法人代表5萬元;年銷售額或營業額較上年增長30%-50%(含30%)的限上企業,獎勵企業法人代表4萬元;對年銷售額或營業額較上年增長20%-30%(含20%),獎勵企業法人3萬元。
20.對企業建設改造特色商業街區被認定為省級以上的,在市級獎補的基礎上再給予3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企業建設改造特色商業街區被認定為市級的,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
21.對新開業家政連鎖店(直營或加盟)5家以上,每個面積不少于20㎡、30㎡、50㎡三個檔次,分別給予0.5萬元、1萬元、1.5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22.對符合國家商務部建設規范的鄉鎮商貿中心和直營連鎖便民超市,分別給予20萬元、5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對投資建設(改造)符合商務部《標準化菜市場設置與管理規范》、建筑面積2000㎡以上的縣城標準化菜場或1000㎡鄉鎮農貿市場,建成后產權不分割出售,且不改變使用性質的,開業經營后,對縣城標準化菜場按200元/㎡給予較高不超過80萬元一次性補貼,對鄉鎮農貿市場按100元/㎡給予較高不超過30萬元一次性補貼。
23.支持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完成追溯設備安裝、追溯軟件調試及與城市管理平臺對接的,經驗收合格運營正常的,每個企業給予5萬元一次性補助。
24.支持會展經濟。對在我縣舉辦的全國性、區域性展會,展會面積達到5000平方米或300個標準展位,給予會展企業10萬元一次性獎勵。支持企業經行業協會組織或主管部門批準的為提升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參加的全國性展會,按參展展位費用的50%給予補貼,單個企業補助較高不超過5萬元。
25.支持企業誠信建設。對企業獲得中國誠信信用認證(在中國商務信用平臺可查詢),給予50%的認證費用補助,單個企業補助較高不超過3萬元。
(五)促進外貿發展。
26.加大重點進出口企業的支持力度。對當年發生進出口總額300-1500萬美元的企業按照1美元給予人民幣0.02元獎勵,15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按照1美元給予人民幣0.03元獎勵。單個企業獎勵額較高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
27.鼓勵企業在境外開展產品促銷活動。給予企業參加境外展會費用(包括展位費、布展費、大型展品海外運雜費)30%的補貼。對年進出口額1000萬美元以下的,單個企業補貼不超過人民幣15萬元,年進出口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單個企業補貼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
28.鼓勵企業開展產品國際認證、進行商標國際注冊和境外專利申請。對企業開展產品國際認證、商標國際注冊、境外專利申請等發生的認證、注冊、專利申報核準等費用給予20%的補貼。對年進出口額1000萬美元以下的,單個企業補貼不超過15萬元人民幣,年進出口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單個企業補貼不超過20萬元人民幣。
29.提高出口信用保險覆蓋率,支持企業利用信用保險積較開拓國際市場。對企業向信用保險承辦公司實際繳納的短期出口信用險保費,給予25%的補貼。對年進出口額1000萬美元以下的,單個企業補貼不超過人民幣10萬元,年進出口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單個企業補貼不超過人民幣15萬元。
30.鼓勵企業積較爭創海關AA類、A類企業,享受便利通關優惠政策。對當年新評為海關AA類、A類的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2萬元一次性獎勵。
31.建立縣外貿企業跨境電商服務中心,對企業加入第三方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平臺并成為其付費會員,開展網上交易的,一次性給予3萬元入網費用補助。鼓勵外貿企業積較拓展自有第三方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對于第三方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平臺注冊收費用戶首次突破100個以上的,給予一次性平臺拓展獎勵5萬元。
(六)加強對外勞務合作。
32.實施出國勞務人員免費培訓。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對我縣出國勞務人員免費開展出國前適應性培訓。按培訓合格后的實際派出人數,對培訓機構進行補助。
33.強化出國勞務市場管理。對能積較宣傳出國勞務各項政策、切實加強出國勞務市場管理、妥善處理出國勞務糾紛、全年無境外突發重大事件的鄉鎮(開發園區),經有關部門考核,對獲得前三名的分別給予10萬元獎勵,具體考核細則由縣商務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三、金融業扶持政策
(一)促進金融服務體系完善。
34.對在我縣新設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按其實收貨幣資本的1%給予較高不超過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35.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首次來我縣新設分支行的,給予20萬元開辦費補助。
36.對縣域銀行機構在開發園區、農村地區新設立支行、社區銀行、高標準金融服務點,服務點需配備ATM機、自動存取款機、POS機、多媒體自動查詢機、網銀體驗機等自助服務機具,達到全天候、自動金融服務等高標準金融服務要求的,給予每個支行、社區銀行、高標準金融服務點5萬元的一次性補助。
(二)推進企業融資體系發展。
37.縣財政出資設立風險補償金,深入推進“4321”政銀擔風險分擔機制,加強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
38.開展“稅融通”“政保貸”“轉貸資金”業務,服務中小企業發展。
39.對依法合規經營、年化擔保費率不高于同期貸款基準利率25%且放大倍數達到4倍以上的融資性擔保機構,縣財政按其全年平均在保貸款余額增加額的0.5%給予較高不超過150萬元的獎勵。
(三)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
40.對納入直接融資后備資源庫的企業,改制完成并辦理上市輔導備案登記的擬上市企業,縣財政給予30萬元獎勵,成功上市后再給予120萬元獎勵。企業因上市而改制的,改制當年應補繳的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縣財政給予等額獎勵。對重組上市并將上市公司注冊地遷至我縣的企業,縣財政給予150萬元獎勵。
41.對納入直接融資后備資源庫的擬掛牌新三板企業,在完成股改后給予30萬元獎勵,掛牌新三板后,縣財政再給予50萬元的獎勵;企業完成股改掛牌安徽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后,根據其所掛板塊成本給予不高于40萬元的獎勵(本條款與省市相關政策可重復申請,但總額度不超過企業掛牌總成本)。新三板、安徽省區域性場外市場掛牌企業轉板上市的,按企業上市獎勵政策補足獎勵差額。
對成功在“新三板”和安徽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融資的中小企業,縣財政在省財政獎補基礎上按首次股權融資額的1%給予獎勵,單個企業縣財政獎勵金額不超過70萬元。
42.建立企業上市(掛牌)“綠色通道”,構筑企業上市(掛牌)工作聯動機制。對擬上市(掛牌)企業在上報申請材料過程中,需開具的稅務、工商、勞動保護、土地使用、房產管理、規劃、環保、公安、消防、質量技術監督、安全生產等證明材料,相關部門應在收到擬上市(掛牌)企業申請后5個工作日內辦結。
(四)支持和引導基金發展。
43.成立合肥東城產業投資有限公司,運營政府引導基金,加速推動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集聚,加強資本與招商的無縫對接,吸引有實力的社會、民間資本投向縣域重點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基金主要通過參股方式,與社會資本及其他政府資金合作設立或以增資方式參股產業投資基金等各類股權投資基金,也可采取直接投資的方式進行投資運作。
44.對在我縣注冊,管理基金規模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且出資方式限于貨幣形式的基金(不含各級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和基金管理機構(其中,基金首期到位資金不少于5000萬元人民幣,基金管理機構注冊資金不少于100萬元人民幣),除市級獎勵外,我縣給予以下獎勵:
(1)對在肥東縣投資超過其實際規模50%的基金(不含縣級引導基金),按照超出部分投資額的1%予以獎勵,較高不超過50萬元。
(2)基金投資的外地企業遷入肥東縣,符合肥東縣產業發展政策且注冊資本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實際運營滿1年,按企業實際到位資金的2‰給予基金管理團隊獎勵,較高不超過80萬元。做出特殊貢獻的,獎勵政策實行“一事一議”。
四、循環經濟發展政策
45.發揮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區位和產業集群優勢,對在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注冊登記、生產經營、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依法納稅并開展固體廢棄物(工業廢棄物、農業廢棄物、生活垃圾及廢棄電子產品等)資源化利用的再生資源企業,由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按《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合循管〔2013〕54號)繼續執行。具體細則由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另行制定,并負責兌現。
五、附則
46.本政策由縣商務局、金融辦等部門負責解釋。
47.除承接合肥市“1+3+5”扶持產業發展政策條款內容外,原則上,本政策條款獎補(扶持)資金兌現以獎補(扶持)對象在我縣納稅地方留成部分為上限。
48.本政策與其他同類財政政策不重復享受。對弄虛作假、騙取資金的,予以追回;情節嚴重的,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49.本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1年。
2016年肥東縣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政策
為促進我縣文化產業發展,根據合肥市扶持產業發展“1+3+5”政策體系有關規定,特制定本政策。
一、資金安排和扶持范圍
1.資金安排: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實行預算管理和總量控制。
2.扶持范圍:在本縣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納稅的文化旅游體育企業、具有獨立民事責任資格的旅游組織,且申報項目在本縣范圍內組織實施的,均屬于本專項資金支持范圍。二、支持文化產業設施投入3.投資額(不含土地相關費用,下同)在2000萬元以上的文化產業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
4.民間資本投資800萬元以上新建演藝場館、展覽館的,按實際總投資的3%給予較高不超過3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5.鼓勵利用老廠房、老建筑、古舊民居等資源改建成各類特色文化創意園區(街區)、場館,對投資額在1000萬元以上、建筑面積在3000平方米以上并投入使用的,按實際投資額5%給予不超過5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投資額在300萬元以上、建筑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并投入使用的小型博物館,給予15萬元一次性獎勵。
6.投資數字影院項目,按每塊影幕3萬元標準給予較高不超過9萬元一次性獎勵。
7.支持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支持營業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不含倉庫)的實體書店擴展閱讀服務場所,增加服務項目;支持營業面積在400平方米以上的互聯網上網服務場所升級改造、多元化經營,改造后單機面積不低于4平方米。按改造項目實際投資額的10%給予獎勵,較高不超過10萬元。
8.對文化(旅游體育)企業參加國內各種展會,按每個標準展位展位費的50%予以補貼,同時對參展產品的運輸費按50%予以補貼,單個企業年度內展位費及運輸費補貼合計不超過5萬元。9.在我縣登記注冊的影視制作企業或在我縣區域拍攝,宣傳肥東,傳遞肥東正能量,以第一或第二出品人資格在國家新聞出版局或省局申報立項的電影、微電影、電視劇、紀錄片在院線公開放映或在中央電視臺、省級電視臺播出的每分鐘給予1000元一次性獎勵,在省級以上新媒體播出的,每分鐘給予400元一次性獎勵,上述獎勵單個企業總額不超過30萬元。
10.對在.獲獎的影視作品(含電影、微電影、電視劇、廣播劇、紀錄片等)給予每分鐘2000元一次性獎勵,較高不超過30萬元;在省級獲獎的給予每分鐘1000元一次性獎勵,較高不超過15萬元。三、支持文化與旅游體育融合項目11.對新晉升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的,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晉升為4A級景區的,給予5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晉升為5A級景區的,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勵。
12.民間資本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文化體育中心、文化體育公園、俱樂部,室內建筑面積不低于1500平方米,按實際投資額的3%給予較高不超過50萬元一次性獎勵。
13.新獲得.文化(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園區)認定的,在市級給予獎補的基礎上,分別再給予30萬元一次性獎補;新獲得省級文化(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園區)認定的,給予30萬元一次性獎補;新獲得市級文化(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園區)認定的,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補。
14.對固定資產投資額(不含土地相關費用)2年內累計超過5000萬元的旅游景區建設項目,按實際固定資產投資額的1%給予較高不超過100萬元一次性獎補。建設旅游廁所達到國家3A、2A、A級標準的,分別給予每個5萬元、3萬元、1萬元的獎勵。
15.在我縣登記注冊的文化旅游體育企業年銷售收入首次達到500萬元的,獎勵5萬元;首次達到1000萬元的,獎勵10萬元;首次達到2000萬元的,獎勵20萬元。
16.新評定為國家金星獎旅游飯店或五星級飯店給予一次性獎勵20萬元,新評定為四星級旅游飯店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新評定為三星級旅游飯店給予一次性獎勵5萬元,新評定為金葉級綠色旅游飯店給予一次性獎勵5萬元。
17.成功新創建省、市級五星級農家樂(非晉星)給予一次性獎勵5萬元;四星級農家樂(非晉星)給予一次性獎勵4萬元;三星級以下農家樂(非晉星)給予一次性每星1萬元獎勵;另外,農家樂晉星的,每增一星,獎勵1萬元。同時,被評為省、市星級農家樂的,按照獲得的較高星級標準一次性獎勵,不重復獎勵。
18.新獲得省級優良旅游鄉鎮,一次性獎勵10萬元;新獲得省級旅游示范村,一次性獎勵5萬元。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鄉鎮政府建設鄉鎮旅游咨詢中心、鄉鎮游客集散中心、驛站等游客服務配套設施,符合行業標準的給予鄉鎮政府每個50萬元一次性獎勵。
19.在我縣內新設立的國際旅行社一次性獎勵4萬元,國內旅行社一次性獎勵2萬元,年營業收入達500萬元的按0.5%獎勵,較高不超過100萬元。
20.支持和鼓勵依法批準的“山莊”、“園林”、“水域”、“農業示范園”等發展旅游業,通過規劃改造,滿足對游客開放條件的,給予申報農家樂星級評定或A級國家旅游景區評定,申報成功的,按照本政策第11、17條有關規定和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
21.對獲得縣級以上行政主管部門批準,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的民營博物館、展覽館并免費對外開放的,給予每平方米300元獎補,較高不超過20萬元。上述場館如未做到免費開放,則取消獎補。
22.對獲批省級農民文化樂園的示范村,一次性獎補10萬元;對獲批市級農民文化樂園的示范村,一次性獎補5萬元。
23.對新獲得.著名商標、安徽省著名商標或新獲得合肥市知名商標的文化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5萬元一次性獎勵。四、附則
24.本政策由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教育體育局、旅游局等部門負責解釋。
25.本政策與其他同類財政政策不重復享受,本政策內各條款亦不重復享受。對弄虛作假、騙取資金的,予以追回;情節嚴重的,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26.本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