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合肥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已經2021年7月23日市政府第94次常務會議和2021年11月10日十二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2月9日
合肥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
為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助力特色鮮明的制造強市建設,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市第十二次黨代會要求,發揮市場主導作用,以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加快工業互聯網賦能(以下簡稱“工賦”)各行業各領域,構建“建平臺、用平臺、促轉型、強產業”的發展格局。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市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進入全國第一梯隊,新型基礎設施比肩長三角主要城市,爭創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實現“一二十,百千萬”的培育目標:即打造1家以上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2家營收超百億元的工業互聯網領軍企業和20家行業級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布有全國影響力的典型應用場景100個,新增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000家,建成5G通信基站2.5萬座。制造業增加值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別提升2個百分點。
二、提質增能“工賦載體”
1.打造國家級“雙跨”平臺。引導圖聆工業云平臺利用人工智能、聲紋識別、機器視覺等核心技術服務企業數字化轉型,并與“城市生命線”等平臺合作構建立體化數字賦能服務體系。力爭打造1家以上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綜合型平臺。(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城鄉建設局)
2.培育行業特色平臺。實施工業互聯網行業和特色專業平臺培育工程。搭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智能家電等主導產業行業級平臺,支持龍頭企業整合資源,引導上下游中小企業接入,形成以業務為紐帶的平臺推廣模式,促進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優化與生產率提升。鼓勵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等打造特色專業平臺,圍繞研發設計、測試驗證、生產制造等環節,提供云仿真、數字孿生、設備運管、能源監測、工藝優化、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等專業化服務。建設20家在長三角具有影響力的行業和特色專業工業互聯網平臺。(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3.建設公共服務平臺。通過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在合肥的落地,整合華為、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等知名企業優勢資源,聯合本地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打造“工賦合肥”綜合賦能中心,提供數據整合、供需對接、咨詢診斷、成效評估等基礎服務功能,為政府數字治理和企業工業互聯網應用提供支撐。(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科技局)
三、創新拓展“工賦應用”
4.實施“智改數轉”行動。依托工業互聯網賦能主體,對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開展診斷咨詢服務,為企業做好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提供解決方案和技術服務。鼓勵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升級,促進制造業精準有效投資。支持工業互聯網特色平臺在“2833”重點產業創新應用,每年遴選發布模式新、效益好、示范作用強的“十佳工賦”場景。新增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000家,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全覆蓋,帶動全市制造業增加值率提升2個百分點。(責任單位:市經信局)
5.持續推動企業上云。依托“工賦合肥”綜合賦能中心等載體,組織開展企業上云培訓和供需對接,引導和推動中小微企業將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向云平臺遷移,實現“觸網上云、用數賦智”,推動1萬家企業深度上云用平臺。(責任單位:市經信局)
6.鼓勵產業融通發展。深入挖掘各行業、各領域的場景應用需求,為農業、交通、建筑、教育、醫療、環保、金融、能源等行業筑勢賦能,加快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合肥模式”在全國推廣布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教育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市應急管理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數據資源局)
四、加快培育“工賦產業”
7.強化技術產業基礎。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科研院所、軟硬件企業聯合開展“揭榜掛帥”和技術合作,突破工業軟件、數字孿生、邊緣計算、知識圖譜等關鍵技術。強力推進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工業軟件、控制芯片等重點領域“雙招雙引”,不斷提升本地配套供給能力。招引培育營收百億元工業互聯網企業2家,帶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2個百分點。(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數據資源局、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投促局)
8.引導產業空間集聚。引導各縣(市)區、開發區依托產業優勢推進園區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建設區域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人才鏈區域聚集。重點推動經開區、新站高新區打造工業互聯網高端應用集聚區,推動高新區中國聲谷、瑤海區中國網谷、廬陽區大數據產業園、包河經開區打造工業互聯網產業集聚區;鼓勵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合肥片區、各縣(市)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示范區。(責任單位: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合肥片區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五、鞏固優化“工賦生態”
9.提升網絡設施水平。以5G、IPv6等技術對現有公眾互聯網及專線網絡進行升級改造,持續擴大萬兆光纖網絡覆蓋范圍,建成5G基站2.5萬座,實現5G信號城鄉全覆蓋和重點區域深度覆蓋。建設天地一體化網絡合肥中心、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申建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通過5G、IPv6、工業PON、TSN等改造升級企業網絡,力爭實現規上企業內網改造全覆蓋。同時,引導鼓勵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與工業企業深化合作,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數據資源局,基礎電信企業)
10.加強產融精準對接。支持商業銀行、保險機構與工業互聯網企業深度對接,探索應用區塊鏈技術,推出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質量保險等金融產品,形成“生產服務+商業模式+金融服務”數字化生態。鼓勵投資并購融合,做好工業互聯網重點企業與科創板對接。(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經信局)
六、保障措施
11.組織領導。成立以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市工業互聯網發展領導小組,頂格謀劃推進全市工業互聯網發展重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經信局。各縣(市)區、開發區成立相應工作專班,結合各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扶持政策。(責任單位:市工業互聯網發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12.政策支持。研究制定支持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專項政策,著力解決制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瓶頸問題,針對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核心產業、融合應用、發展生態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給予支持。(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財政局)
13.安全保障。建立工業互聯網安全應急保障工作機制以及涵蓋設備、控制、網絡、平臺和數據的多層次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引進和培育工業互聯網專業安全第三方服務機構,落實國家工業互聯網企業網絡安全分類分級管理、等級保護要求,指導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建設。(責任單位:市委網信辦、市經信局)
14.監督考核。將工業互聯網發展重點任務納入市工業發展目標考核體系,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加強對重點項目及推進工作的監測、調度和督導。(責任單位:市經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