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城市
近年來,懷遠縣牢固樹立“工業強縣”戰略,圍繞裝備制造及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資源再生及秸稈綜合利用四大主導產業精準發力,狠抓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積較培植骨干企業,落實降本減負工作。目前,全縣共有規上工業企業258家,占全市26.4%,戰略型新興產業53家,高新技術企業40家。
“為企業降本減負是懷遠縣一直以來開展的工作,由于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企業問題更加突出,我縣多方面落實中央、省出臺降本減負相關政策和應對疫情惠企減負政策,支持本地企業發展和幫扶企業復工達產。”10月30日,縣委副書記、縣長潘明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對實體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懷遠縣建立健全減負工作機制,加強統籌高位推進,結合該縣實際出臺《關于印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印發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穩定發展措施的通知》等文件。2020年以來,落實減稅降費及復工復產優惠政策59501戶次,涉及金額21253萬元。幫助企業招聘員工4056人,
圍繞企業復工復產,建立“返鄉農民工就業需求清單、企業用工崗位信息清單、用工獎勵補貼政策清單”三個清單,搭建“求職者和企業招聘平臺、鄉鎮、村(居)和企業對接平臺、人力資源公司和企業對接平臺”三個平臺,分類施策,有序引導,提供針對性幫扶措施,保護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貧困勞動者等重點人群就業需求。在高校畢業生方面,招募就業見習基地4個,開發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崗位220個,面向全縣機關事業單位公開征集就業見習崗位40個。在貧困勞動者方面,開展“就業直通車”“點對點”幫扶,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125人;指導各鄉鎮新開發公益崗位1665個,對1665名貧困勞動者進行兜底安置;指導縣內7家扶貧車間省內首批復工復產,吸納工人141名。在退捕漁民方面,舉辦退捕漁民再啟航系列招聘會8場,現場達成求職意向25人。
今年2月份以來,針對企業復工復產后的困難,懷遠縣全力落實社保費階段性“免減緩延降”政策、加大失業保險援企穩崗力度,紓解企業資金困難,為自主創業人員和小微企業的發展注入“資金活水”,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擴大失業保險保護范圍,共減免企業社保費7800.33萬元、返還失業保險315.26萬元、發放穩定就業補貼352.7萬元、兌現扶貧車間居家就業補貼、新增就業補助等20.09萬元、發放貸款2100萬元。
“懷遠還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推出一系列特殊化扶持政策,比如為鼓勵企業使用清潔能源,在用氣方面,使用液態液化氣的企業,給予建站補助50%,一噸補助0.5元;使用管道天然氣,給予管網補助15萬,每立方米補助0.1元。為鼓勵農產品企業入規,對‘項目入規’企業共補助225萬,同時新增稅收全額返還;對‘小升規’企業獎勵80%。還有鼓勵品牌電商建設、企業重組等方面出臺了一些獎補辦法,扶持企業發展。”潘明生說道。
2019年制定并印發《懷遠縣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方案的通知》,將清欠工作作為常態化工作日常推進,并定期組織召開清欠工作專題會議,形成縣級調度機制,確認無新增賬款。據了解,2019年度該縣涉及的清欠賬款已全部在去年底清理完畢。今年無新增拖欠民營企業賬款情況。
下一步,懷遠將牢固“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圍繞主導產業,立足自身交通便利和農業資源,發展備制造及汽車零部件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業 ,計劃“十四五”期間能夠突破兩個“一千億”,一是裝備制造及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二是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結合資源再生及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
“抓好現代民營企業建設,在既有的企業制度基礎上,構建、健全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經營的主題和發展的主體,進一步規范企業同時推動企業做強做大,在‘十四五’期間能夠再推出三個上市公司。”潘明生介紹,“進一步加快整合四大主導產業,構建可延伸的產業鏈體系,形成產業集聚和規模效應,同時將繼續做好企業降本減負工作。”
“為企業降本減負是懷遠縣一直以來開展的工作,由于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企業問題更加突出,我縣多方面落實中央、省出臺降本減負相關政策和應對疫情惠企減負政策,支持本地企業發展和幫扶企業復工達產。”10月30日,縣委副書記、縣長潘明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對實體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懷遠縣建立健全減負工作機制,加強統籌高位推進,結合該縣實際出臺《關于印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印發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穩定發展措施的通知》等文件。2020年以來,落實減稅降費及復工復產優惠政策59501戶次,涉及金額21253萬元。幫助企業招聘員工4056人,
圍繞企業復工復產,建立“返鄉農民工就業需求清單、企業用工崗位信息清單、用工獎勵補貼政策清單”三個清單,搭建“求職者和企業招聘平臺、鄉鎮、村(居)和企業對接平臺、人力資源公司和企業對接平臺”三個平臺,分類施策,有序引導,提供針對性幫扶措施,保護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貧困勞動者等重點人群就業需求。在高校畢業生方面,招募就業見習基地4個,開發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崗位220個,面向全縣機關事業單位公開征集就業見習崗位40個。在貧困勞動者方面,開展“就業直通車”“點對點”幫扶,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125人;指導各鄉鎮新開發公益崗位1665個,對1665名貧困勞動者進行兜底安置;指導縣內7家扶貧車間省內首批復工復產,吸納工人141名。在退捕漁民方面,舉辦退捕漁民再啟航系列招聘會8場,現場達成求職意向25人。
今年2月份以來,針對企業復工復產后的困難,懷遠縣全力落實社保費階段性“免減緩延降”政策、加大失業保險援企穩崗力度,紓解企業資金困難,為自主創業人員和小微企業的發展注入“資金活水”,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擴大失業保險保護范圍,共減免企業社保費7800.33萬元、返還失業保險315.26萬元、發放穩定就業補貼352.7萬元、兌現扶貧車間居家就業補貼、新增就業補助等20.09萬元、發放貸款2100萬元。
“懷遠還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推出一系列特殊化扶持政策,比如為鼓勵企業使用清潔能源,在用氣方面,使用液態液化氣的企業,給予建站補助50%,一噸補助0.5元;使用管道天然氣,給予管網補助15萬,每立方米補助0.1元。為鼓勵農產品企業入規,對‘項目入規’企業共補助225萬,同時新增稅收全額返還;對‘小升規’企業獎勵80%。還有鼓勵品牌電商建設、企業重組等方面出臺了一些獎補辦法,扶持企業發展。”潘明生說道。
2019年制定并印發《懷遠縣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方案的通知》,將清欠工作作為常態化工作日常推進,并定期組織召開清欠工作專題會議,形成縣級調度機制,確認無新增賬款。據了解,2019年度該縣涉及的清欠賬款已全部在去年底清理完畢。今年無新增拖欠民營企業賬款情況。
下一步,懷遠將牢固“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圍繞主導產業,立足自身交通便利和農業資源,發展備制造及汽車零部件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業 ,計劃“十四五”期間能夠突破兩個“一千億”,一是裝備制造及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二是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結合資源再生及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
“抓好現代民營企業建設,在既有的企業制度基礎上,構建、健全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經營的主題和發展的主體,進一步規范企業同時推動企業做強做大,在‘十四五’期間能夠再推出三個上市公司。”潘明生介紹,“進一步加快整合四大主導產業,構建可延伸的產業鏈體系,形成產業集聚和規模效應,同時將繼續做好企業降本減負工作。”